送禮禁忌 相關字詞有哪些 該注意些什麼

對講究「禮尚往來」的華人而言,如何送禮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同時也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尤其收禮人可能有自己的一些忌諱,要是送錯禮、觸犯了對方的禁忌,場面就會十分尷尬囉。因此,我們在送禮的時候,到底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一、注意對方所在地的風俗習慣: 在挑選禮品時,應注意是否與對方所在地的風俗習慣有所牴觸和矛盾,尤其對方若是居住在不同的國家,事前就更需要多做些功課,才不會因觀念和習慣不同而誤犯了錯。 

二、禁送違反法律的物品: 違規犯法的東西當然是不能送的,否則也只是在為收禮人製造麻煩。同樣的,若對方是居住在其他國家,就更需要花些心思去了解自己想送的東西是否會違反當地的法律。 

三、小心妨害對方的健康與生活: 有些東西雖然不違法,卻可能影響收禮人的健康或家庭生活,應視情況節制或避免。例如對方如果經常沉迷賭博,其實就不太適合再送他賭具;又或者,如果收禮人有糖尿病或高血壓之類的身體疾病,挑選食品當作禮物時就要特別注意,不要贈送對方不適合吃的東西。另外,有些物品如內衣褲或是圍巾,因為象徵的意義比較曖昧,所以也應特別小心,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四、避免觸犯對方的個人禁忌: 每個人的想法和喜好都不一樣,同時,也可能會被某樣東西勾起不好的回憶,因此送禮前若能把這方面的資訊先打聽清楚,就比較不會弄巧成拙。另外,在挑選禮物時,不吉利的諧音與含意能避則避,因為就算對方不忌諱,也無法保證旁人看見之後不會說閒話。例如,去醫院探病時,除了應避免贈送帶花粉或是香味太濃的花,也忌送喪事常用的花,或是有根的盆栽(有久病生根的負面隱喻)。而在贈與梨(離)、傘(散)或時鐘(送終)等這類有諧音問題的物品時,也同樣需要注意場合與贈送的對象。 

五、送禮的時間要掌握得當: 親朋好友之間太久沒聯絡,感情難免會受影響,所以挑選適當時機送個禮,對增進彼此的關係是很有幫助的。不過,有另一種情況是,有些人可能會因為急於和對方建立感情而頻頻送禮,只是登門造訪的次數太多,恐怕反而會造成對方的不便,或是讓他為了該如何回禮的問題而感到困擾,這時不妨改用電話問候,或是採用上網選購的方式,並將禮物直接寄送至對方家中。 

六、禮物輕重也要拿捏適宜: 送禮應以對方能愉快接受又無負擔為原則。儘管有一句話叫做「禮輕情意重」,但除非這項禮物特別具有某種意義,或者剛好是在對方需要的時候雪中送炭,否則太輕、太廉價或者過時沒用的禮物可能會使對方以為你個性小氣或是在瞧不起他;然而,除非情況特殊,不然一般也不適合贈送太貴重的禮物,以免讓對方為了日後如何回禮而傷透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