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發炎的原因 該怎麼調整日常收活習慣





現代人工作忙碌,經常會攝取足夠的水份,甚至常常憋尿而讓尿液液停留在膀胱裡太久變成了細菌的溫床。你是否也有上頻尿、尿急、少尿、腰腹部疼痛、排尿時疼痛的情形?小心,這些可能是泌尿道感染的症狀之一。如果尿道發炎了該怎麼辦呢?讓我們一起來關心身體的健康吧!



一、什麼是泌尿系統感染?
正常的情況下尿液在身體中是無菌的,但是因為尿道口是人體對外的自然開口之一,有時候細菌就會從這個地方進入體內,造成膀胱炎、尿道炎等感染。就像我們口鼻會因為接觸細菌而感冒一樣,泌尿道感染是不需要害羞的病,每個人一生中都有可能會得到。

二、泌尿道發炎的原因

1.先天生理構造影響 女性因為尿道口距離肛門很近,且較尿道較短,因此容易讓病菌像是肛門的大腸桿菌逆入泌尿道,所以統計上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染發炎。

2.性行為造成 性行為時很容易將肛門或陰道的細菌帶近尿道口,細菌上行至膀胱而造成感染。所以像是新婚夫妻性生活次數頻繁,造成女性泌尿道感染,也稱「蜜月期膀胱炎」。

3.懷孕荷爾蒙影響 女性在懷孕時體內荷爾蒙變化,泌尿道及陰道抵抗力下降,發炎感染的風險就會增加。尤其懷孕泌尿道發炎時更是要多加小心,除了媽媽身體不舒服外,更對胎兒有不良的影響,沒有提早治療惡化更有流產或早產的機率,不可不慎啊!

4.更年期雌激素下降 停經後女性體內雌激素荷爾蒙分泌功能降低,導致陰道及尿道萎縮、乾澀、脆弱,容易出現排尿不乾淨、尿急和尿失禁等現象。雖然不是大病,但對生活造成許多不便,老年人更常因為害羞而延誤就醫,而讓病情擴大複雜。

5.攝護腺肥大 男性到了50歲以後多少都有攝護腺肥大的情形,當肥大的攝護腺臍壓到尿道,排尿時需要更用力,而讓膀胱壁變得敏感,造成一點點尿液都會有尿意就會想上廁所、花很多時間解不出尿、尿不乾淨等類似發炎的症狀。

三、尿道發炎的症狀 正常的尿液是無菌且呈淡黃色,當發炎時小便顏色看起來混濁,常見症狀有尿頻、尿急、尿痛、血尿、腰痛等。如果發生寒顫、發燒、頭暈、想吐等病狀,可能是腎臟受到感染了,都得趕快就醫。

四、預防泌尿道感染的方法

1.注重個人衛生 女性會陰部及尿道口寄居的大量細菌,是發生泌尿道感染的先決條件。因此要經常注意陰部清潔,平時應常用清水清洗外陰。內褲以全棉為佳,且不宜過小或過緊,須每天更換。避免長期使用衛生護墊。如廁後應由前向後抹拭,以免污染尿道。性生活後女性要及時排尿,以便沖走尿道口的細菌。

2.隨時補充水分 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每天適量飲水(約1500~2000cc左右的水),不憋尿保持每2—3小時排尿一次,能避免細菌在尿道的繁殖,這是預防尿路感染最實用有效的方法,可以使各種誘發尿道感染的細菌不易生存。

3.不要過度清潔 有的女性習慣長期沖洗陰道,以為這樣能保持乾淨而預防陰道炎,其實這種做法反而會將陰道內的有益菌沖走,破壞了陰道的正常防禦功能,更容易導致陰道炎併發泌尿道感染的發生。所以,健康女性只要清洗外陰,保持外陰清潔就可以了。

4.攝取保健食品 濃度高的小便會刺激泌尿系統,所以平常除了多喝水外,應遠離咖啡因、辛辣及酒睛等刺激物。飲食中多攝取南瓜子、十字花科蔬菜、蔓越莓及蕃茄等對預防泌尿系統感染也非常有益。